为什么细胞可以冻存,而人却会被冻死?
本篇文章共2175字,预计阅读时间12min
细胞冻存的意义
图|《Science Advances》当期封面
细胞冻存的发展史

采取什么样的冻存方式?

细胞冻存流程示意图

为什么要进行程序性降温
当然~,躲进零下196度液氮的前提是 “耐受低温伤害” !!
细胞从人体组织中分离出来后,我们常规将其保存于-196摄氏度的液氮中。
然而,细胞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水,而水在低于零度的条件下会结冰。如果将细胞悬浮在纯水中,随着温度的降低,细胞内外的水都会结冰,所形成的冰晶能轻易穿透细胞膜和细胞器,从而导致细胞死亡。(ps:纯水为不含杂质的 H2O)。
在溶液中加入冷冻保护剂,则可保护细胞免受冰晶伤害。这是因为冷冻保护剂容易同水分子结合,从而降低冰点,减少冰晶的形成,使细胞得以在超低温条件下保存。
当然,为了使细胞长期处于零下196摄氏度低温环境并保持活性,除了合适的冷冻保护剂,还需要合适的细胞培养液,规范的操作以及严格的降温程序等。
细胞降温过程中,细胞内水分渐渐向细胞外渗出。
如果冷冻速度慢,细胞内水分外渗多,细胞脱水,体积缩小,细胞内溶质浓度增高,细胞内不会发生结冰。
如果冷冻速度快,细胞内水分没有足够的时间外渗,结果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发生细胞内结冰。
因此严格的降温程序对细胞保存也十分重要。
20年之后活性如何?

理论上的永久续存能否实现?

